一个火锅店,“捞”出三家上市公司

发表于:2022-08-04 17:33:06

7月13日晚间,海底捞海外业务运营主体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海国际”)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以实物分派方式分拆,并以介绍形式上市。如果上市成功,这也意味着继海底捞、颐海国际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的火锅产业版图上将再添“一员”,特海国际将成为其第三只“火锅股”。


特海国际简介



特海国际是海底捞海外业务独立拆分出来成立的子公司。分拆将使海底捞海外餐厅获得独立的上市地位及独立的募资平台,从而寻求更好的发展。


数据显示,2019-2021年期间以及截至2022年3月31日,海底捞海外餐厅网络已在四大洲的11个国家扩至97家门店。海底捞海外餐厅收入分别约为2.33亿美元、2.21亿美元、3.12亿美元及1.09亿美元。同期期内亏损分别约3302万美元、5376万美元、1.51亿美元及2850万美元。对比海底捞2021年最新数据,海底捞海外门店营收规模占总收入6.88%。


但相比之下,海外市场客单价更高。根据海底捞财报显示,2021年海底捞海外餐厅人均消费为197.9元,相当于公司平均值的1.9倍,境内一线城市的1.8倍。

在境内客单价呈下降趋势的背景下,海外餐厅不降反升。2020至2021年,海底捞境内一线城市的顾客人均消费从116.2元降至111.8元,二线城市从105.7元降至101.7元,三线城市从100.2元降至95.7元。而海外餐厅势头不减,人均消费从192.6元增至197.9元,这说明海外市场还有增长潜力。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海底捞和颐海国际的股价在2021年初达到历史高点后大幅跳水,市值蒸发80%以上。两只股票长期低迷,套牢了不少二级市场投资人。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对“火锅股”情绪不高,海底捞现在冲刺IPO,显然现在不是最佳时点。


据了解,特海国际及附属公司主要负责海底捞的海外业务,如果分拆及上市完成,张勇将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之一。



上市不融资,海外捞准备“捞”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特海国际本次选择的是以“实物分派+介绍形式”于港交所主板上市。介绍形式上市是指公司在上市前不需要实质上拿出股票向社会公众销售,而是直接申请上市,仅获得挂牌买卖的资格,并不涉及即时资金的筹集。


如此操作,有两个好处。

一来,省去了发行新股、路演配售等环节,以最快速IPO,增加股东手里股票的流动性。

换言之,在资本市场不看好消费赛道的情况下,海底捞把海外业务这块相对优质的资产剥离出来,单独挂牌上市,有助于投资者借机“回血”。

二来,这起到了市值管理的作用。

如今海底捞市值整体偏低,将成熟业务独立分拆上市,产生的增值收益,可以对海底捞价值产生“放大器”的作用。而且“实物分派”无疑对海底捞现有股东是一个利好,类似于向股东进行了一次“特别派息”,如果未来股价上涨,对股东则更是一种补偿。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指出,由于省略了发行新股等环节,介绍上市能够使企业快速上市。一般来说,急于上市的企业会选择此种方式。海内外市场在战略、模式、团队结构、供应链等存在差异,海底捞会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来调整策略,因此分拆海外业务能够使海底捞各板块独立发展,避免相互影响,从而打下基础。另外,海底捞分拆海外业务也能为投资人带来更多选择。

“海底捞当下的目标是使海外业务尽快上市,而不是为其募集更多资金。当海底捞有了更细化的战略以及更多投资市场的关注时,再进行融资也不迟。”赖阳进一步表示。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则表示,无论是从战略、管理还是资源调配方面来说,海底捞分拆海外业务能够使其更专注于各板块业务,从而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关于分拆海外业务的原因,海底捞在招股书内亦有所披露,分拆能为各板块业务更好地分配资源,并将使海底捞海外业务能够获得独立的上市地位及独立的募资平台,有利于海底捞和其海外业务的现有业务及未来扩张。同时,分拆后各板块的管理团队可以更高效地管理各自业务。另外,分拆还能提升海底捞海外餐厅的业务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资本运作一把好手,还需讲好盈利故事



近年来,“火锅界天花板”海底捞虽然经营方面频频受挫,但在资本运作方面,确是一把好手。

一、分拆

2016年,颐海国际作为海底捞旗下专门从事火锅底料生产的子公司,在港交所独立分拆上市,成为“海底捞系”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之后,海底捞的分拆之路更是一发不可收。沿着火锅业务链,海底捞拆分出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公司,覆盖食材、调味品、人力资源、IT系统、店面装修等环节。

·蜀海供应链,主要负责火锅食材的自采和外购、清洗入库、配送等服务;
·微海咨询,从海底捞人力资源模块独立出来,除了运行海底捞招聘和员工培训,还向其他餐饮企业提供服务;
·红火台,是海底捞与用友合资成立的IT系统,提供会员管理、库存管理、运营管理等餐饮SaaS服务。

而海底捞负责最关键的餐厅经营,居于中枢地位,赋能各子公司。

二、孵化子品牌

迫于在资本市场遇到的各种压力,海底捞也在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试水标准化、性价比高、堪称快餐界“小米”的子品牌。海底捞陆续推出了十八汆、秦小贤、饭饭林、捞派有面儿、乔乔的粉、苗师兄鲜炒鸡等多个子品牌,试图赶上新消费的末班车。只是,这一策略收效甚微。

三、对外投资

创而优则投,已成为企业对外扩张的常见方式。

2019年,海底捞旗下成立量化投资平台海悦量化投资。上海海悦投资对外投资了不少顶级VC,包括红杉资本、云锋基金、鼎晖投资、景林投资、钟鼎资本等。天眼查显示,根据股权穿透,海悦量化投资由上海海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最终受益人为海底捞创始人张勇。

但话说回来,资本运作只是一种金融手段,对于餐饮巨头来讲,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产品和服务本身。盈利对于上市企业至关重要,从目前看来,海底捞海外餐厅还处于亏损阶段,这也是海底捞需要思考的问题。

若海底捞海外业务分拆上市成功,海底捞需要保证整个体系中各业务相互协同和支撑。从品牌发展的角度来讲,海底捞还需在产品品质和消费者体验等方面再做提升,并以同样的高标准布局海外市场。




上一篇:城投公司转型成败的关键 下一篇:辣条一哥卫龙上市
我要咨询